人工智能與離岸策略:重塑獅城金融業格局的雙重衝擊

人工智能及離岸策略正深刻影響新加坡金融業的就業市場,挑戰其區域金融中心地位。本文將深入剖析這些趨勢如何動搖傳統崗位,並探討星洲政府與業界的應對之道,比較其與香港在抗逆力上的異同。

jomud.io Team · July 30, 2025 · 1 分鐘閱讀
人工智能與離岸策略:重塑獅城金融業格局的雙重衝擊

引言:獅城金融光環的考驗

素以其璀璨天際線與高效運作聞名於世的獅城新加坡,其金融核心區域過往一直是繁榮與穩定的象徵。然而,當前這片熠熠生輝的金融腹地,正悄然籠罩於一場由人工智能(AI)與策略性離岸佈局所觸發的結構性變革之中。這股銳不可當的洪流,不僅衝擊著新加坡傳統的就業版圖,更對其長久以來作為區域金融樞紐的堅實地位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過往依賴其穩定政經環境與優越地理位置所構築的競爭優勢,在數碼時代的浪潮下,正經歷一場深層的檢視與重塑。 此番變局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金融產業在科技與成本壓力下轉型的縮影。新加坡作為高度開放且依賴國際資本的經濟體,對於這類外部衝擊的敏感度尤甚。此一趨勢若處理不當,恐將不僅限於個別企業的業務調整,更可能牽動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脈絡,迫使新加坡必須重新審視並定義其在全球金融版圖中的角色與策略。這場無聲的變革,實質上是對新加坡韌性與應變能力的嚴峻考驗。

智能浪潮席捲:自動化對職位的衝擊

人工智能的崛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廣度滲透金融服務的各個環節。新加坡的金融機構,作為區域內的科技先行者,自然也首當其衝地面臨這股智能化浪潮的洗禮。傳統上由人工處理的例行性、重複性業務,如數據輸入、報告生成、初級客戶查詢應答及部分風險評估等,現正逐步被AI系統取代。這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操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也同時促使企業重新配置人力資源,將重點轉向更高附加值、更具策略性的職能。 以星展銀行(DBS)為例,該行計劃裁減約四千個臨時職位,並明言將運用人工智能來替代部分常規崗位。此舉清晰地揭示了AI技術對勞動力市場的直接影響:那些缺乏複雜判斷與人際互動的職位,正逐漸失去其在傳統架構中的必要性。這背後反映的,是金融業對「效率最大化」與「成本最優化」的孜孜追求。隨著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及自然語言處理等AI技術的日趨成熟,其應用範圍勢將由後台操作延伸至中台風險管理乃至部分前台銷售輔助,進一步深化對既有職位體系的顛覆性影響。

離岸風起:成本與策略的考量

除了AI的內在衝擊,策略性離岸(offshoring)亦是重塑新加坡金融就業格局的另一股強勁外部推力。對於跨國金融機構而言,尋求更具成本效益的營運模式是其全球佈局的必然考量。新加坡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加上其日趨嚴格的簽證政策,使得企業在擴充人手時,不得不將目光投向周邊乃至更遠的地區,尋找擁有更充裕人才儲備及更低營運成本的市場。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在新加坡本地裁減八十個職位,並將許多業務轉移至印度,便是離岸策略的一個縮影。此類案例並非孤例,許多企業正將其後台支持、呼叫中心、IT開發乃至部分中台營運功能,逐步遷往如印度、菲律賓,甚至越南等國家,這些地區不僅擁有豐富的技術勞動力,其成本效益亦遠超新加坡。招聘專家Loretta Chan指出,此一趨勢對初級及中級職位影響尤甚,因這些職位的工作內容往往較易標準化,也更適於異地交付。離岸化不僅僅是為了降低人工成本,更是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分散風險、並提升全球業務協同效應的宏觀戰略體現。

政府應對與結構性挑戰

面對這股勢不可擋的變革浪潮,新加坡政府並非坐視不理。作為一個深諳宏觀調控與產業升級之道的高度規劃型經濟體,星洲政府迅速作出了積極回應。其中,「技能未來」(SkillsFuture)計劃便是其應對策略的核心支柱之一。該計劃旨在鼓勵國民終身學習與技能提升,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勞動力市場需求。政府更與六大銀行緊密合作,共同識別受人工智能影響的職位,並為相關員工制定轉型與再培訓方案,力求在技術迭代的衝擊下,最大程度地保護勞動者的就業機會與生計。 然而,挑戰依然嚴峻。新加坡金融業的職位結構,相較於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其就業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過於集中於例行性、可自動化的後台及中台操作崗位。這使得當AI技術大規模普及時,這些職位面臨被取代的風險更高。儘管政府努力引導產業轉型,鼓勵發展高附加值的金融科技、綠色金融及財富管理等領域,但要實現大規模的勞動力轉移與技能升級,需要時間與巨大的投入。這不僅考驗著政策的執行力,也考驗著勞動者本身面對變革的學習與適應能力。

港星對比:前線業務的韌性

在比較新加坡與香港的金融業就業結構時,兩者的差異尤為顯著,這也解釋了為何香港在此波衝擊中,相較之下展現出更強的韌性。香港的金融業重心,長久以來偏重於前線的交易、資產管理、企業融資、併購與財富管理等高階、人際互動密集且需要複雜判斷力的業務。這些職位往往涉及高度的專業知識、人脈網絡、市場洞察力以及非標準化的決策過程,其可自動化程度遠低於後台的數據處理或審核職能。 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中國內地的緊密聯繫、自由的資金流動以及健全的法治體系,使其在這些高附加值的前線業務上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這些業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專業人士的經驗、直覺與關係網絡,而非僅憑藉數據與演算法。因此,當AI主要影響例行性職位時,香港金融業所依賴的「腦力」與「人脈」優勢,使其在第一波衝擊中相對更能抵禦風險。這並非說香港能完全免疫於AI的影響,而是其主要業務性質決定了其受到的直接衝擊相對較小,轉型壓力較為集中於效率提升而非大規模裁員。

結語:轉型在即的金融樞紐

新加坡的金融業正處於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人工智能與離岸策略的雙重壓力,迫使其必須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革新。這場變革不僅關乎就業數字的起伏,更深層次地觸及了產業結構、人才培養與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根本。儘管挑戰重重,但新加坡素來以其卓越的規劃能力與務實的執行力著稱於世。 未來的競爭,已不再僅限於稅務優惠或基礎設施的競逐,而是對於頂尖人才的吸引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產業韌性的構建。新加坡能否成功轉型,將更多資源投入於需要複雜思維、創新解決方案以及高度人際互動的領域,並將其金融中心地位由傳統的操作型樞紐,升級為更具智能驅動、高附加值、且與全球新經濟脈動緊密契合的創新引擎,將是其能否在未來國際金融格局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所在。這場變革不僅是新加坡的挑戰,更是其重塑自身、再攀高峰的契機。

準備好轉變您的職業生涯嗎?

加入數以千計的專業人士,他們已經使用Jomud來使用AI應用程序找到他們的夢想工作。

無需信用卡 • 立即開始申請

jomud

新一代專業人士的AI職涯加速器

社群連結

© 2025 Jomud 版權所有